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仍然是全球養豬業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近日,西班牙東北部首次發現高致病性PRRSV-1毒株(Lleida029_22),這給疾病的防控帶來了新的挑戰。盡管這些強毒株的野外危害極大,但其實驗特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圍繞西班牙新發的高致病性PRRSV-1毒株Lleida029_22進行了系統的遺傳溯源、體外復制特性及雙感染途徑(肌肉注射/滴鼻)的致病機制的研究。
近期發表于《WileyOnlineLibrary》的研究深入分析了高致病性PRRSV-1毒株Lleida029_22的遺傳特征與豬的致病性。系統發育分析顯示,Lleida029_22毒株屬于與PRRSV-1Rosalia疫情相關的新分支,且與意大利高致病性毒株PR40同源。該毒株在體外能夠高效地在豬肺泡巨噬細胞和PAM-KNU細胞中復制,但在MARC-145細胞中無法復制。為了評估其致病性,研究通過肌肉注射(IM)和滴鼻(IN)兩種途徑,給予8周齡仔豬接種相同劑量的Lleida029_22菌株。結果顯示,IM接種組所有豬在14天內全部死亡(100%死亡率),伴隨高病毒血癥,顯著升高的促炎細胞因子(尤其是IL-6)水平,以及嚴重的肺部病變。
相較之下,IN接種組的死亡率較低(30%),臨床癥狀中等,存活豬在63天后康復,但表現出長時間的病毒血癥和排毒。從28天起促炎細胞因子和中和抗體水平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IN感染真實再現了西班牙農場因高致病性Rosalia毒株引發的臨床癥狀,而IM感染則突顯了醫源性傳播的風險。
研究表明,PRRSV具有高度變異性和多樣性,導致現有疫苗效果不穩定。2020年,高毒力PRRSV-1毒株“Rosalia”在西班牙出現并迅速傳播,造成嚴重損失。這使得對PRRSV的深入研究變得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通過體外和豬體實驗,全面表征從Rosalia疫情中分離的高毒力PRRSV-1毒株,探索其致病機制。
在材料與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的細胞包括原代肺泡巨噬細胞(PAMs)、永生化PAMs(PAM-KNU)和非洲綠猴腎細胞(MARC-145)。PRRSV-1毒株Lleida029_22通過PAM-KNU細胞成功分離,所有實驗使用第二代(P2)病毒儲備液,以最大限度減少體外選擇壓力,保持病毒的遺傳完整性。
通過全基因組測序與系統進化分析,研究確認Lleida029_22株的基因組全長為14,858nt,并歸屬PRRSV-1亞型1譜系,與其他相關毒株構成獨立分支。研究結果顯示,該毒株在PAMs和PAM-KNU細胞中有效復制,病毒滴度在72小時內均達到約10? TCID??/mL水平,而在MARC-145細胞中未見復制。
通過肌肉注射和鼻內接種評估病毒的致病性后,研究發現IM接種組在感染后14天內全部死亡,而IN接種組僅30%死亡,顯示出兩種接種途徑的致病性差異。免疫反應的分析顯示,IM感染組的初始促炎細胞因子反應更明顯,尤其是IL-6水平,跟感染后的高死亡率相對應。
本研究的核心意義在于為評估現有疫苗效力、開發新疫苗及深入理解該高致病性毒株的致病機制提供了重要實驗模型和數據基礎。結合尊龍凱時品牌的技術優勢,我們能夠在生物醫療領域繼續推動針對PRRS的研究與防控工作。
總結來說,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高致病性PRRSV-1毒株的鼻內感染模型,展示了其與田間疫情的高度相似性。這些發現強調了通過尊龍凱時的高標準防控策略,減少因醫源性傳播導致疫情加劇的風險。